首页 > 凯发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K8·凯发(国际)官方网站|河南教师读书会丨我要为“课”痴狂

发布时间:2025-03-10 17:34:12    次浏览

我要为“课”痴狂——河南教师读书会“好书私享会”第三十八期记录 书名:《为课痴狂》作者:杨卫平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李克杰:《为课痴狂》对我的影响也可以用“痴狂”来概括,本书从语文课堂教学、阅读、写作和课后作业四个方面,将作者独到的教学方法、新颖的教学理念及在课堂中的实践一一记录下来。真实的课例、本源的记录、图文并茂的创作与点评,使本书很有说服力。本书语言诙谐、生动活泼,是重视语文体验一线教师的优秀教学范本,极具推广应用价值。闫荆英:通过深读《为课痴狂》我领悟到:它就是这样一份有心有爱的晶莹小花,一份痴迷教育的剔透小果。这里,凝聚了一个特级教师日常感悟和深度思考;这里,荟萃了一个呆萌老师和106个麻辣学生为课痴狂的鲜活案例;这里,拥有了一个师生互学共进的课内外融通平台;这里,记载了一段可观摩可模仿可批评可升华的真实教学生活......1课堂与课程的关系李克杰:在以“痴迷在语文课程里”为题的作者自序里,杨老师写道:“我热爱孩子,把自己的身心融入课程里——是的,我说的是‘课程’,而不是‘课堂’”。一切源于热爱,课堂就变成了课程。课程不限于课堂内,也包含社会实践活动和语文课外活动,还包含语文课堂与其他课程、师生课下交流和接触、师生的校内学习生活、校外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等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相长和语文实践。李之梅:朱永新老师在2013年萧山新教育年会的主报告中说:“课堂是河道,课程是水流,只有两者相得益彰,才能够有教育的精彩涌现”。现实生活中的很多语文课,仅仅是教给孩子们课本的知识,仅仅是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杨老师的语文课堂,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思考。李克杰:纪伯伦在《先知》里这样评说老师:“假如他真是大智,他就不命令你进入他的智慧之堂,却要引导你到你自己心灵的门口。”教师最终的使命,是对学生灵魂的喂养;教育最好的效果,是“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鸟儿已经飞过。”我知道,我的言行、思维、心态、胸怀,都是教材。不断地锻造内心,秉持信念,探寻教育规律,其乐无穷。朱云:杨老师之所以能深得学生爱戴,不仅仅是在课堂教学上,更是通过她多年的知识的积累、语言的应用。与学生们或微博,或作业里,或言谈中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交融,没有大道理,没有制度舆论,有的只是平和的言语、爱的灌溉,加上鼓励赏识的神情让学生陷于其中而乐而喜而上进!闫荆英:我们的确从杨老师那里学到了如何处理语文课程与语文教学的关系,受益匪浅。“课程与教学”虽是指同一事物,但却有不同的态式表现,即表现为“静态”与“动态”两个方面。 李克杰:在她的课程里这样强调预习:让预习成为引爆点。没有老师的设定和点拨,要求和规定,学生是自由主动的文体第一感知者,这个时候,学生就是他们自己,不受任何约束,不受任何羁绊,不受任何调控——有什么比这更利于开掘人的潜能呢?闫荆英:确实如此,她主张老师要把课堂还给孩子,就像唐僧西天取经一样,老师尽量要少说,要为孩子们创造机遇,让孩子们去遇见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产生身心轻盈的成就感,继续探索的愿望,质疑的勇气,创造的激情。教育是给孩子创造体验与感悟的机会,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老师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塑造他们。朱云:杨老师以朋友的形式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以“乐以教和”这种教学方式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懂得学习。杨老师用真善美给孩子一个纯净的世界,并用爱和包容让孩子拥有上进的空间,使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国度里或喜或忧或笑或泪演绎着自己的自由人生。2阅读写作话体验李克杰:开放的课堂,激情四射的课堂,这份激情属于学生。让学生沉浸到文本中,老师沉醉在学生的智慧碰撞中。语文课主要是阅读和写作两大部分。写作也延续了阅读的风格。《教育时报》代修鹏说:“引导学生练习写作时,无论是选材还是写法指导,都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论起来,写作是人在一生中运用最为广泛的能力,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很强的个性活动,而非各种制约下的文字堆积。“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肆意,“桃花源里可耕田”的潇洒,才是写作的最高境界,只有无拘无束的挥洒,方能写出自由快意的篇章。李之梅:朱永新先生说:“共写,就是共同生活。”双方同在现场,都有生命的体验,心灵的共享,在民主和平等的氛围中,摆脱精神的负累。写作,每个人都是主人公,都是作者。李克杰:哲学家周国平说:“如果我是语文教师就抓两件事:一是读课外书的爱好,二是写日记的习惯。所谓语文水平,无非就是这两样东西,一是阅读的兴趣和能力,二是写作的兴趣和能力。”他所谓“写日记的习惯”指的就是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习惯。我也认为:写作,要从日常生活随笔开始。闫荆英:这一本《为课痴狂》,是杨老师为正在教着的2015届七班、八班的106个孩子而写。似乎,她是为学生而生。这些年,她把全部的热情和智慧,献给了孩子,“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这让她成了一个快乐的教师。这二十多万字,字字句句,都是她的幸福。为课痴,为文狂,为孩子们的成长加油。李之梅:在这本书的《后记》中,杨老师这样写道:“我写这本书很轻松,很愉悦,含羞带怯,含情脉脉,柔情似水,像写情书——过去我从来没有写过情书,这一次,一写就二十多万字,酣畅淋漓。也许,这就是如痴如醉如歌如狂的感觉吧。”也许,这就是这本书的名字为什么叫“为课痴狂”的缘故吧!3教师应该具备的情怀李克杰:这是一个浑身散发着人性光辉的老师,她把一切都给了学生,她的生活并不枯燥,相反,正是从中展现着最幸福的人生。所有的语文教学很少有老师水平的展示,更多的是学生成长的历程记述,浓浓的人文元素让人着迷:自主,了解,质疑,素养,思维,情绪,襟怀,等待,欣赏,信任,包容。高度概括的是十一个词,不是从理论到实践,而是实践的日积月累自然而然生成的东西。李之梅:其实,杨老师也可以说:“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课程”(薛瑞萍语),对于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来说,这本书就是专业成长“课堂”上研修的“课本”,杨老师本人也是一门需要仔细咀嚼和品味的“课程”。此时此刻,“课本”“课堂”“课本”实现了难得的“三体合一”……徐成晖:给学生写信,与学生平等,是很多老师都希望尝试的情感释放,却总不能如杨老师那般坦然!她激励我们放下架子,真正去接触学生。李老师总结的“自主、了解、质疑、素养、思维、情绪、襟怀、等待、欣赏、信任、包容”,是每一位老师都应铭记并能身体力行的准则。朱云:人生就是这样,有付出才敢想“回报”二字,只有爱学生才有可能尝试到学生爱。你只有走进学生心里,融进学生心灵,才会品尝到学生灵魂深处的喜怒哀乐,你才有可能了解学生,和学生混为一体!自己有了童真才会明白童鞋的快乐!领读:安阳市第五中学 李克杰整理:鹤壁市山城区第九小学 唐芳 河南教师读书会 henanjiaoshidushuhui 河南教师读书会,由教育时报社发起,成立于2009年,目前有省内外会员700余名。读书会倡导“读书为己、私享汇智”,一起读书与成长。是教师,爱读书,就可无门槛进入。目前,每周五晚8点在QQ群(67643920)共读一本书进行中。欢迎单位名+实名敲门加入,进去后或旁听、静思,或跟读、主讲。我们在书乡等你。 微信ID:jiaoyushibao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